2009/07/27 03:01陳怡慈、王莫昀/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陳怡慈、王莫昀/台北報導】
今年颱風雨水少,為供應民生用水,石門及桃園灌區再度「自宮救援」,短期內農業用水量打七五折到六折,八月十日的抗旱會議,要進一步決定石門水庫灌區是否停止供水。
面對今年的旱象,在桃園農田水利會作了卅八年的現任新屋工作站站長黃家安惴惴不安;他說,二期稻正進入用水尖峰期,盼望八月天有颱風,不然生長會有困難。
農業用水占全國各部門比重高達七成,長期卻淪於「備援」角色。農委會農田水利處官員解釋,「民生和工業用水量少但敏感,稍微一缺,社會就不安。」
問題是,農業部門自宮救援,工業部門並未節制回報。以每次少雨就警報大響的石門水庫為例,其供應的桃園縣內,光工業區大小合計二十幾個,用水量增加迅速。
倘若缺水時,廠商願意自己多花一倍的錢去買水,還比較讓人服氣;一名官員私下透露,「每次石門水量不夠,他們都直接跟行政高層要求有動作。」
該名官員說,每次折衝結果,在灌區退讓下,廠商總能繼續以承平時期的便宜價格買水;他強調:「如果蓋工業區是以犧牲農業用水作代價,環評時,根本不該過!」
桃園農田水利會近來已以一旬十日為單位進行停水措施,「供七停三、供六停四、供五停五」因應。黃家安說,如果桃園大圳水都沒來,他管的三十幾口池塘,剩不到一個月可供水給養殖業者。
桃園水利會有將近兩百名養殖業者,以草魚、鰱魚、福壽魚等淡水魚類為大宗,池塘乾涸見底,魚來不及長大也得賣掉,九十三年時,業者就曾因此損失慘重。
歷史會重演嗎?黃家安說:「政府和天在賭博。」
稻作方面,黃家安解釋,多年休耕的農田,沒有翻耕整地,土壤上頭的土油會沙漠化,喪失涵養功能,水分難以保存在土壤裡,下雨時會直接流到水溝、排向大海。
這絕非危言聳聽。今年一期稻收割後,石門水庫沒供水、桃園大圳沒通水,不過十來天的時間,農地就乾涸龜裂,凸顯含水量正在變差。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