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206/109/2igrg.html
2010/12/06 11:33陳韋綸
本報2010年12月6日台北訊,記者陳韋綸報導
上週五(3日)國光石化案召開兩場專家小組會議,會中就白海豚議題,開發單位仍然堅持「白海豚會轉彎」,強調將透過行為訊練與實務誘導等方式,使白海豚進入寬度不足1公里的航道,並強調,國光石化「支持」保育白海豚,願意提供資金,進行保育工作。對此,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專員甘宸宜表示保育基金是推卸責任,淡水補注減少與污染進入河川是相互加乘,白海豚仍將面對極大的生存風險。
3日的審查會是針對海岸地形變遷、中華白海豚、水源供給、溫室氣體以及健康風險五項議題分為A、B兩組。針對專家會議結論,為保留中華白海豚覓食廊道,工業區與工業港移至退潮水深10公尺外,陳寶郎與工業局長杜紫軍皆以「工安風險過大」為由拒絕。
甘宸宜則回應,在國光石化對白海豚影響尚未完全釐清的情況下,不應送入環評大會。如果環評有條件通過,以中科三期變更環評結論的前車之鑑,「難道我們要再度接受?」
此外,針對潮間帶生態衝擊,開發單位報告指出預定地並無特有物種,均可見於其他西海岸潮間帶,不致影響物種生存機會。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林幸助不以為然,認為這種說法「似乎暗示這地方並不重要。」然而濁水溪口溼地是西海岸少數完整的大面積溼地,「這是營建署認定的國際級溼地。」
開發單位報告表示,因為「自然的堆積作用」,形成新的潮間帶灘地。開發單位的簡報似乎暗示,未來因國光石化消失的溼地生態,將自動被補償?「但開發單位沒有做生態模擬,缺乏令人信任的數據。」林幸助指出,自然溼地水泥化造成棲地改變、物種單一化,將影響整個食物網,這種沿海開發干擾,起碼持續100年,「而非如開發單位表示的『未有人為干擾』。」
彰化環盟理事長蔡嘉揚指出,作為保育標的的大杓鷸,從1995年至今,數量已從3000隻下降至不到700隻。近年以南彰化為覓食地的大杓鷸,其食物來源已由多毛類改變為萬歲大眼蟹。「國光石化填海造陸後,底棲生物的變化無法做預估,你怎麼說大杓鷸未來能存活?」他並表示,開發單位如果知道大杓鷸的食物來源,就能進而計算需要多少溼地面積,去做生態模擬。「既然已經是保育類,就必須釐清責任。這是幫國光石化做研究的學者必須了解的。」
農委會林務局與漁業署也共同表示:國光石化必須對生態負責。林務局發言指出,預定地的溼地是白海豚食物來源,「國光石化應負起責任,建立獨立研究團隊。」漁業署則指出,開發將影響漁民生計,尤其是牡蠣養殖,除負起補償責任外,也應尊重漁民選擇。漁業署也要求開發單位建立環境賀爾蒙背景值,以便進行日後監測。
委員台大生態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教授李培芬則認為,國光石化將中華白海豚的保育責任推給政府並不合理;「如果開發單位不接受工業區移至離海四公里外,那替代方案在哪?」他也認為開發單位的生態基本資料不足,往後監測將毫無意義。「報告說這裡沒有特有物種,但是彰化溼地是少數大面積溼地,這不能從單一物種,而是必須從整個生態的角度來看。」
工業局局長杜紫軍卻仍僅針對白海豚,表示工業局提出的替代方案,就是「對防坡堤作特殊處理」,協助白海豚通過洄遊廊道。國光石化案的環評,他只表示會「盡量」依照環評來做。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