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919/58/2yyzl.html

更新日期:2011/09/19 12:06 李憶璇

農委會漁業署今天(19日)舉辦「鯨鯊保育成果暨百年鯨鯊標示計畫」,展示目前鯨鯊的保育成果,發現今年在澎湖附近海域出現鯨鯊的數量比以往多了3倍,顯示禁捕達到成果。台灣海洋大學今年也將成立「鯊魚永續研究中心」,持續進行鯨鯊生態研究調查。 

世界上最大的魚類-鯨鯊,不如外表龐大身軀嚇人,而是性情溫和、只吃浮游生物的魚類,也是漁民傳統捕撈的魚種。台灣從2008年起全面禁止捕撈、販賣、持有及進出口鯨鯊後,捕獲量大量減少,顯示民眾的環保概念日益成熟。 

為了瞭解鯨鯊迴游路徑與生態研究,由海洋大學進行鯨鯊標識放流的研究,漁業署署長沙志一表示,從2002年4月標識了第一尾鯨鯊後,近幾年共以傳統標籤標識323尾、衛星標籤標識了30尾,才慢慢拼湊出對鯨鯊的認識,他說:『(原音)從這些資料裡我們至少得到很多基礎的鯨鯊生態資料,牠在10月、11月的時候,牠的適溫水溫是在25到30度裡面活動;1到3月就在15到20度水溫裡活動,換句話說牠全年的生活水溫不是在同一水溫裡,這個就是我們標示很重要的成果。』 

長年研究鯨鯊的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系副教授莊守正表示,2007年以前每年用定置網捕獲到的鯨鯊都是個位數,今年在澎湖就多出了3倍,從迴游路徑瞭解台灣跟菲律賓的鯨鯊屬於同一家族,是很興奮的事。 

鯨鯊因為產子數少、成熟期長,使得數量逐漸減少,但經過政府與民間的努力,鯨鯊的保育又更邁進了一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i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