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725/78/2vnn1.html

更新日期:2011/07/25 04:11

30年退縮500公尺 

台灣變瘦了,但瘦得很不健康! 

經濟部地調所委託台師大地理系助理教授林宗儀進行「台灣海岸變遷監測分析」研究。研究團隊利用1978年與2009年的航空照片與福衛二號衛星圖做套疊,歸納出31年間的海岸變遷,台灣海岸一步步退縮的趨勢!本報記者全台實勘,目睹海岸線退縮的現況。 

自由時報記者林毅璋、劉力仁、吳亮儀、湯佳玲、蔡彰盛、洪美秀、羅正明、謝武雄/綜合報導〕台灣海岸線正在消失!最嚴重的地點在新竹金城區至香山區海岸,年侵蝕率達十五.四五公尺,約三十年來退縮近五百公尺。土生土長的港南里里長韋宗洲形容,以往從海埔新生地走到海邊,要十幾、二十分鐘,如今海浪就在腳邊拍打,昔日海灘已整個被吞沒。 

台師大地理系助理教授林宗儀進行「台灣海岸變遷監測分析」研究,首度細膩描繪出台灣海岸線消失的恐怖現況。 

新竹金城區至香山區海岸因為近年河川採砂嚴重破壞漂沙平衡,加上新竹漁港將防波堤延伸以致減少南岸漂沙供給,使得金城區往陸地侵蝕速率全台最高,三十年退縮近五百公尺。 

此外,桃園大潭發電廠南側海岸、新竹漁港南側,以及苗栗龍鳳港南側,也都有海岸後退的問題,其中大潭區南側侵蝕速率達每年六.二七公尺。 

突堤效應 堤防北側淤積南側侵蝕 

林宗儀分析,海岸變遷地形的共通特色是「北側有向海測垂直延伸的堤防產生突堤效應,堤防北側產生淤積,有沙灘的形成,但在堤防的南側則相對造成侵蝕。」 

林宗儀表示,海岸線受到漁港突堤效應影響,有淤有侵,將時間軸拉長為三十年分析,西部海岸線逐步退縮,東部因為地形為岩岸地形,海岸線退縮雖沒有西部明顯,但只要看到台十一線沿線保護路基的消波塊綿延不斷,就可以看出海岸退縮帶來的威脅。 

密度高 台灣被漁港跟消波塊包圍 

農委會統計,台灣現有漁港二百二十五處,一百三十九處位於本島,以台灣本島海岸線一千三百四十九公里計算,平均每九.七公里就有一處漁港。作家劉克襄形容,台灣島幾乎被漁港跟消波塊包圍,密度之高,堪稱世界紀錄。 

環團強調,海岸線退縮是多重原因造成,包括氣候變遷海平面上升、水庫攔砂及抽砂、沿海抽取地下水造成地層下陷、防風林被砍伐導致沙源吹向內陸流失等。 

綠色陣線協會常務理事林長茂說,包括河流被盜採砂石,防風林被大量砍伐,沙源大量流失,都是土地規劃政策不當的後果。他舉例,大潭海域早年生態系非常完整,是鯊魚、鮫及魟的繁殖地,興建電廠發生突堤效應之後,被堤防阻擋的砂石覆蓋藻膠,導致食物來源藻膠大量死亡,現在已經難以見到鯊魚、鮫及魟的身影。 

多重原因造成 氣候異常也是主因 

「近年來氣候異常、極端化,是造成台灣海岸線倒退主因之一。」海洋大學河海工程系主任簡連貴以新北市福隆海岸為例解釋,福隆的自然堆積以雙溪出海口和東北季風帶來的泥沙堆積為主,但近幾年由於颱風等極端氣候過多,再加上雙溪沖刷下來的泥沙漸減,核四廠重件碼頭、鄰近的防波堤等因素,海岸有往後退的趨勢。 

簡連貴強調,沙灘的維護是屬於動態平衡,歷經颱風或海水沖刷後會減少,但由東北季風和河流帶下的泥沙又會慢慢補充回來,可長期處在平衡狀態。 

但近年極端天候異常,加強如颱風等對沙灘的侵蝕力,台灣的河流也常因建造水庫讓泥沙無法在河口堆積,慢慢地讓海岸線後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im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